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22-12-1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会写“妙、奏、琴”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2.精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感受生动的语言,想象课文描绘的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喜欢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
学习过程:
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音频:森林中的各种声音。
2. 仔细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3. 刚才我们听到了森林中的各种声音,太美妙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声音引入学习,并且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听到的声音。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阅读这一文本目的: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学习作者介绍声音的方法。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
(1)认识他们吗?自己读一读。
(2)我来考考你们!(出手势)
(3)再和同桌互相考考。
(4)齐读。
3、呢喃细语
(1)指名读,齐读。
(2)认识多音字“呢”。 选一选?(用手势表示)
那个穿着呢(①ne ②ní)子大衣的人是谁呢(①ne ②ní)?
(3)指名读句子。
4、汹涌澎湃
(1)齐读。
(2)你有什么发现?猜猜这个词和什么有关? (四个字都是:水字旁,说明水很多。)
(3)下面有两张图,猜猜汹涌澎湃形容的是哪张图?理由是—— 是的,汹涌澎湃就是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我们再一起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在此基础上,鼓励同桌合作互读互考,让字词教学能够扎实落地。同时,教师对多音字“呢”和难理解的“汹涌澎湃”进行重点教学,为阅读文本、读懂文本服务。
板块二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校对档案 指名回答。
2、你从哪句话知道微风时轻柔,狂风时激昂呢?
出示句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
4、哪个词语不大理解?
预设1:雄伟的乐曲。声音很雄壮激昂,很有力量。
预设2:呢喃细语。出示原文的含义(字典的解释)
(1)原来是指燕子的叫声,后来也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2)和同桌互相呢喃细语一下这两句话吧。
生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 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生2: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3)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读读这句话。
(4)读着文中的呢喃细语,我仿佛听见了 ?
(5)你看,读懂了呢喃细语,我们就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再读这个句子,体会微风的轻柔。
5、播放《激昂的交响曲》片断,你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声音呢? (雄伟的乐曲、这是有力量的声音、充满威力的声音) 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一起读。当狂风吹起— 6、男女生合作读
7、挖空读
(1)有些词语被风吹走了,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
(2)这样你还会吗?(只剩当微风——当狂风——)
读给同桌听-齐读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家档案,理清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完成音乐家档案的过程,就可以让孩子自学本课要求写的“演、奏、柔、激、妙”这五个生字。同时,由音乐家档案又引出主要的教学片段,指导美读,以读促学,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背诵。音乐家档案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支架,在第一课时中需要“扶着”孩子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其他音乐家的档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在后面的写作中,音乐家档案可作为写作的提纲,为学生的小练笔理清写作思路。
板块四 聚集声音 积累美妙
1.风这位音乐家能够演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那是因为文中有很多描写风声的优美词语,比如: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2.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读3-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水声和动物声音的词语,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4.播放微课
微课展示一位学生做摘记卡的过程。
学习活动三:
选一种你自己喜欢的词语类别,做一张摘记卡吧!注意归类摘抄和标明出处哦!
4.展示(手机拍照,直接展示)
点评:(1)会分类摘抄(2)字迹工整 (3)有出处。
5.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的演奏,完成了音乐家风的档案,下节课,我们可以继续完成更多的音乐家档案,比如:水、动物、鸟儿、青蛙等音乐家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