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发布时间:2022-05-20
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刘飞
摘要:小学数学文化对于小学生思想、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当前小学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方案,以期推进小学数学文化的融合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素养;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数理教学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很多小学生学不好数学是因为其对“数学是什么?”“数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是数学精神”根本不了解。在推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应提上日程,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1.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仅仅是在“题海”中形成的,还可以依靠数学文化的浸润而形成。所谓数学思维,主要指的就是数学逻辑思维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形式,小学阶段恰恰是形成这种逻辑思维形式的阶段。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见,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更强些,通过不断的学习,其理性思维被逐渐开发,而逻辑思维就是理性思维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正可以突出数学文化的价值,在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的同时形成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
2.推进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最新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更新,原来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并以此为考核的标准,但是现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只是一个方面,在小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图形辨别能力时,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综合素养,必须理解数学这门科学在所有科学中的重要意义。比如,从某种方面来说,数学也是一种美学,像数学中的圆,就是一个毫无缺陷的圆,这也代表着人们的审美偏向。
3.鼓励小学生克服更多困难。
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较多的困难,而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推进数学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更多的困难。有些小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件学习起来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不懂得,数学困难是可以通过方法的改进来一一克服的。在历史上,很多数学家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解决问题,坚持了下来,所以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形成解决数学难题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文化的融合内容比较单一。
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很多教师本身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现如今的教师虽然大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掌握了高等数学的运算方法,但是他们在学习时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自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数学学习模式。在开展教学时,一味地只是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不知道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内容的意义。有些时候,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数学文化的内容融合在了教学中,比如教材中提到了某个数学家,教师就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记住这个数学家发明了什么定理,或者是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不是理解了数学文化。
2.数学文化的融合方法比较生硬。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法往往不如语文和英语教师的丰富,对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授低年级课程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要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越简单的内容反而越难教,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将很多应该带领学生理解的知识变成了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知识。比如在小学数学中就有很多定理、公式,但是小学生并不是很理解这些定理和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数学知识,将这些定理、公式应用在解题中。
3.数学文化的融合目标不够明确。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明白要在教学中适当融合数学文化的内容,但是他们只是机械地将一些数学文化的内容搬运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此作为数学教学的“调节剂”,并没有真正明确融合这些数学文化内容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小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数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之后,在数学思维上并没有大的改变,在数学学习方法上也没有获得大的提升,所以,数学文化内容的融合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来。
4.数学文化的融合过程不够生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融合数学文化的过程不够生动,明明都比较有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就缺乏了趣味性。本来融入这些数学文化内容的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通数学思维,但是这种不够生动的教学过程也让数学文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些教师认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认知也是比较片面的,有些教师只是将数学文化知识搬到了“幕布”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设计。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
1.储备丰富的小学数学文化内容。
了解越多的数学文化,小学生就越能够具备更高的数学文化素养,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数学文化知识的介绍,但是并不够丰富,内容也比较简短,学生并不能实现透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多搜集一些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形成相应的储备,并将一些数学文化的知识案例介绍在相应的数学教学项目中。数学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注意,既要收集国内的数学文化内容,也要收集国外的数学文化内容,让学生对古代数学和现代数学文化都有全面的了解,要理解古人在数学方面的智慧,也要看到现代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比如在开展统计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古代的“刻木计数”以及“结绳计数”,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科教片的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的数学智慧,同时向学生介绍当前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的统计能力,让学生看到时代变化下数学计算效率的提升。
2.采用灵活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环境中感受更多的数学文化。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更多的数学精神。以“比”的教学为例,在这期间,教师可以融入数学“黄金分割”的概念,并让小学生探究“为什么黄金分割”具有相应的“美”的效果,让学生根据黄金分割比率找到一些相应的图片,并说说这些图片是否让人获得美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总结时将“三庭五眼”的规律也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3.明确数学文化的融合教育目标。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明确相应的数学文化的教育目标,小学数学文化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的形成,数学文化的内容也要配合这些方面的教育目标。比如在开展“圆周率”的教学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在古代,并没有什么先进的计算机或者是计算器,祖冲之凭借自己的能力,利用算筹和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虽然只是计算到了圆周率小数点的后七位,但是一个数字也不差,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在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4.加强互动提升数学文化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融合中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那么就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同时提高数学文化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一些合适的数学文化编成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边了解数学文化、边进行游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照沟谷定理来画出三角形,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测量,增强数学文化学习的趣味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先对数学文化有充足的了解,才能够搜集到足够的数学文化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和数学知识的教学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实现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